來源:保定晚報作者:時間:2024-05-30 07:57
□保定晚報記者 李萌
在騎行中暢游詩畫山水,觸摸紅色記憶,尋味舌尖上的鄉愁,同樣聆聽這片熱土上的凡人故事,感悟生命的溫度與感動……
5月25日,在“戀鄉·騎行保定”——探尋最美鄉村走進淶源活動中,一位平凡志愿者的故事令人動容。
胡大勇,一個住在淶源縣南屯鄉吳家溝村,靠賣雪糕維持生計的農民,兩個娃的爹,自己都生活艱難的情況下,還在積極地、不斷地做著公益愛心事業,近二十年,比很多受助人都過得貧苦的他,卻從來沒想到過自己。
早年間,胡大勇因賣雪糕與創辦淶源縣春風志愿者愛心團隊的張金順結緣,2005年,胡大勇加入團隊。在這支愛心團隊的QQ群里,有來自北京、天津、石家莊、廊坊、山西等地的2000余人,大家因熱心公益連在一起,讓孤寡老人的餐桌上多了熱騰騰的餃子,幫白血病患兒匹配上了救命血,目睹著聽障孩子們聽到美妙歌聲后的笑容……
“胡大勇加入的這個愛心團隊有一個特殊性,團隊里的成員們不是企業家,也不是什么成功人士,都是普通老百姓,大部分都過得并不富裕,他們做這些事其實非常辛苦,大家都是用自己非常微薄的力量去幫助別人,溫暖別人,同時教育自己,這點很讓人感動,尤其是胡大勇的故事。”淶源縣志愿服務聯合會會長孫奇峰說。
一年冬天,胡大勇跟著團隊去南屯鄉胡海村和最冷的口子溝送慰問物資。小山村里看不到一絲陽光,正是寒冬臘月,每個人都凍得瑟瑟發抖,本就收入很低的胡大勇,衣著單薄著就去了。團隊里的其他人都勸他:“咱們捐贈的物資就是羽絨服,你先穿一件暖和暖和吧!”他堅定地說:“我不能穿,這些衣服要送給老人們,再冷也不能穿。”胡大勇的一言一行讓大家感動又心疼,可拗不過他。捐贈結束后,一名隊員開車跑到縣城買回一件羽絨服給他穿上,胡大勇有了件能保暖的衣服。
隊長張金順和隊員們都覺得胡大勇很可靠,一致選他當了秘書長,同時他還兼著組織活動,管庫及物資分配、發放工作。“胡大勇非常值得信任,捐贈過來的衣服、被褥、食品,這些物品都歸他管理,盡管他睡覺的炕上連一條床墊都沒有,但他沒拿過一件東西。”張金順說。
一次,來自天津的慈善機構給當地捐贈了一批床墊,張金順來到胡大勇家商量事,看見他床上鋪的是二十年前他媳婦用打碎的舊衣服彈成的褥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兒,心疼地說:“咱們有受捐的床墊,你家里這么困難,就是捐給你一條也符合人之常情,我這就去拿一條給你鋪上。”胡大勇還是擺擺手,不再多說。
每次外地慈善機構來捐贈前,都需要提供完整的信息,為了讓每一次捐助真實、到位,胡大勇就和隊員們到最困難的地方挨家挨戶地摸底,回到家還要把情況匯總給對方,走訪中,有時幾根涼了的油條和一瓶水就是一個人全部的干糧,遇上山路,他們只能靠雙腳一步一步爬上去。
后來,身體本就不好的胡大勇病情越來越重,張金順開始隔三差五地去給他送點飯菜,逢年過節時,還想辦法給他買身新衣服。即使這樣,胡大勇仍然堅持參加每次的活動。
“每天早上五六點鐘,我倆都要通電話商量當天的行程,有一天,一直到九點,也沒和大勇通上電話,我趕緊聯系大勇的弟弟,讓他跳墻頭兒進去找找,發現人已經‘沒了’,當時家里沒別人,大勇的愛人還在外地打工……”話到這,張金順低下頭,掩飾著自己的難過。
胡大勇病逝的前一天,還跟著隊員們一塊兒去鄉下捐贈。外地的慈善機構、周邊的鄉親們,還有他曾幫助過的村里人得知胡大勇病逝的消息后,專程趕到追悼會,一千多人為他送行。那是2022年,胡大勇46歲。
2023年,淶源縣舉辦志愿者表彰大會,在向全社會征求表彰人時,縣志愿服務聯合會了解到胡大勇的事跡,并上報到縣委宣傳部,縣委宣傳部、縣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決定追授胡大勇同志“最美志愿者”稱號。
“他用生命之光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志愿者之歌,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志愿者的平凡與偉大。”表彰大會上,孫奇峰會長給胡大勇的頒獎詞這樣寫道。
“春風”拂過這片土地,如胡大勇一樣平凡、為他人取暖的故事溫暖著人們的心窩。而此刻,屋外落著雨,胡大勇平凡的一生和溫暖的過往,只能聽人訴說。這溫暖如細雨,如河流,如春風,感動著每一個聽過這名字的人。
■記者手記
見一程山水,見一座村莊,見一群可愛的人。
探尋鄉村自然風光之外,最善良最純樸的底層故事,觸動著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他們互助、奉獻,傳遞著人與人之間的片片溫情。遺憾的是,年僅46歲的胡大勇就這樣無聲地離開了他生活了一輩子的村子,別了他走過的路和幫助過的人。
采訪中,我們也未能搜尋到一張他的照片。欣慰的是,我們從講述人的口中得知,胡大勇的弟弟在胡大勇“走后”,接手了哥哥的工作,將正能量延續,各地的志愿力量也不斷充實著這支愛心團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群善良樸實的農民志愿者朋友,他們身上那份最樸素的溫情和暖意,讓“探尋最美鄉村”的路,有著別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