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保定晚報作者:時間:2025-02-15 11:01
?彭寶珠
在收藏的世界里,每一件藏品都仿佛歷史的瞬間被鐫刻,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韻味。正值蛇年,我不禁聯想到動畫片中蛇精所持的神秘法寶——如意。在現實生活中,我也有幸品賞到各地博物館珍藏的如意,這些巧奪天工的展品令人印象深刻。
如意是源自古代笏和搔杖的物品,不僅具有實用功能,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其柄端形似手指,有“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的寓意,象征著順心如意。漢晉時期,如意被稱為“握君”或“談柄”,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是佐清談、助舞興、示高逸乃至防身之物,至明清時期更是成為慶典中的重要禮品。精美的如意常被貢入皇宮,擺放在寶座、臥榻、案頭等處,彰顯著皇家的尊貴。
如意種類繁多,制作工藝復雜精細,有琺瑯如意、木鑲嵌如意、天然木如意等多種類型。這些如意上常雕刻有龍紋,并鑲嵌有碧璽、松石、寶石等珍貴材料,使其更加華美絢麗。如意憑其獨特的造型設計和豐富的寓意深受人們喜愛。
清代黃楊木嵌金蝠珠石如意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件藝術品長達49厘米,以溫暖的鵝黃色為主調,形態優雅流暢。其柄部為手工鏤雕,化為纏繞的枝干,精致而奇巧。如意頭部鑲嵌著粉色碧璽花、碧玉葉及白玉果,構成一幅生機勃勃的桃枝圖。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點綴其間的5只金蝙蝠,身體用紅寶石或大珍珠構成,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蝙蝠寓意福氣,五蝠齊現,象征“天賜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
河南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代碧玉透雕如意,堪為工藝與美學融合的典范,生動詮釋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此如意長約44厘米,整體由一整塊質地純凈、色澤溫潤的碧玉精心雕琢而成。其形略長,柄微彎,兩端輕揚,通身透雕成靈芝紋,頭部雕作靈芝狀,彎曲回望,姿態華美絕倫。此如意設計精巧,雕工逼真,首尾呼應,既保留了翠玉的自然韻味,又將靈芝長壽的吉祥寓意展現得淋漓盡致,雅致非凡。它將玉石的堅韌之美與如意的祥瑞之意完美融合,鑄就了一件獨具中國特色的藝術珍品。
工匠們獨具匠心,巧妙地將瓶子與如意搭配,象征“平安如意”;百合、柿子與如意結合,寓意“百事稱心如意”;鲇魚與如意相配,傳達出“年年(鯰)順心如意”的美好愿望。這些創意組合不僅使如意造型更顯和諧,更添一份祥和之意。如意上的心形、靈芝形、祥云形等經典圖案也被廣泛提煉并應用于繪畫、建筑、家具、服飾等領域,成為文化符號。它們不僅美觀,更寄托了人們對吉祥如意、事事順心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