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保定晚報作者:時間:2025-03-22 08:38
?雨林
春天的降臨恰似鴻蒙初辟,窗外大地蘇醒,陽光明媚。春季出游踏青是一件雅俗共賞的事情,美景令人陶醉,也讓文人紛紛潑墨,留下許多動人心脾的名篇?!扒剡吳嗖莅?,春風林下落花杯?!薄皻w時不省花間醉,綺陌香車似水流?!比藗冊趹敉獗M興流連,享受春明景和,滿目芳菲。
一眾古代文物帶來春的氣息,承載著古人游賞遣玩的盎然意興。透過歷史的遺跡觸碰那些先人留下的情愫,今天的我們也能感受古人游春感春的那份風雅。
中國嘉德香港2024年春季拍賣會上以1032.9萬港元成交了一件清雍正墨彩“杜甫游春”圖筆筒。這件筆筒直徑16.4厘米,以其極簡的設計和精湛的工藝充分展現了雍正時期的審美品位。筆筒的墨彩部分均由琺瑯黑料繪制而成,這也是墨彩又被稱作“琺瑯墨彩”的原因。這種獨特的繪畫技法,將白與黑的水墨藝術完美地呈現在瓷器上,賦予了墨彩一種類似紙絹水墨畫的墨趣神韻。筆筒的外壁以墨彩描繪了“杜甫游春”圖,畫面清雅,空靈飄逸。兩位高士頭戴斗笠,騎驢行于水中,其中一人執鞭持韁,回頭探望,另一位學士仿佛酒醉之態,小心跟隨。身后一侍從肩負雨傘,躬身挽褲腿,疑似探路。水間石磯突兀,沉穩又不失秀潤,松樹枝繁葉茂,間生草葉。全器主題紋飾以墨彩為主,臉部細節以淡刷紅彩點染,惟妙惟肖,宛如在宣紙上以墨筆作畫,筆觸自然輕靈,構圖疏朗,景致錯落有致,甚是絕妙。筆筒內壁光素,直筒造型,底部一圈無釉,可見胎體厚重堅硬,胎質細潔堅致,釉質光潤,觸手柔膩。底心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6字楷書款。這件筆筒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雍正時期官窯上等精品的代表。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收藏了一件明代象牙雕人物春游故事配飾,直徑約為4厘米,類似今人的胸針。配飾綜合了鏤刻、圓雕、浮雕等多種象牙工藝技法,雕刻了高士外出春游、興盡而歸的場景,如同宋代理學家程頤筆下“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的春景。踏青的高士坐在馬背上,衣袖觸動了盛開的野花,野花輕揚飛舞,驚擾了正在鳴唱的鳥兒,柳樹枝條隨風飄舞,松樹綠影婆娑,桃花在枝頭熱烈地綻放。畫面中的一草一木仿佛皆具靈性,一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的文人春景。跟隨高士一起的還有4名步行的隨從,或挑擔或背負行囊,其中一人正在敲院門,院中一名童子正在給燈籠點蠟。從挑擔的酒壺和食盒中可以看出,他們是從裝滿美酒和詩情的春季郊游中回來的。方寸之間,6名人物姿態萬千,神情各異,宛然如生。而其建筑雕梁畫棟,細致入微,玲瓏剔透,精湛的牙雕技藝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