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保定晚報作者:時間:2025-03-29 14:21
?胡萍
墨斗古稱繩墨,又稱赭繩、涵繩、線墨、班母、魯班斗等,傳說為魯班發明,由墨倉、線輪、墨線(包括線錐)、墨簽四部分構成。墨斗是中國傳統木工行業中極為常見的畫線工具,通常被用于測量和房屋建造等方面。
墨斗使用前應在墨倉內盛墨汁,線輪槽內裝上纏了墨線的線輪,線輪外壁連接搖柄便于收放墨線。使用時將濡墨后的墨線一端固定,搖出墨線,牽直拉緊在需要的位置,再提起中段彈下即可。墨斗的體量較小,材質多樣,由青銅、石、鐵、瓷、木等材料制作而成,木質的居多。其造型除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外,還有龍形、云形、獅形、魚形、猴形、圓柱形、船形、鞋形等。
墨斗是木匠的必備工具,其歷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時期。相傳,宋朝詩人秦少游出一謎語給蘇東坡猜,謎面是:“我有一間房,半間租與轉輪王。要是射出一條線,天下邪魔不敢擋。”蘇東坡佯裝猜不著,另作一謎讓秦少游猜:“我有一張琴,琴弦藏在腹。憑君馬上彈,彈盡天下曲。”蘇小妹聽了馬上和詩一首:“我有一只船,一人搖櫓一人牽。去時拉纖去,歸來搖櫓還。”蘇小妹詩罷,見秦少游露出不解的神情,便笑道:“你的便是大哥的,大哥的便是我的,我的便是你的。”原來這三個謎語互為謎面,亦互為謎底,三首詩說的均是“墨斗”。
我在藏友處見到兩件老墨斗,一件是木雕墨斗,制作于清代,材質為楠木,長18厘米,寬5.5厘米,高9厘米,由一整塊楠木料手工雕鑿而成,墨倉呈鼓狀,線輪槽兩壁雕成一對羽翼豐滿的鳥。只見那對鳥兒緊緊依偎在一起,似久別重逢的情侶在訴說衷腸。它們的頭部雖然只是用線條簡單地勾勒,但顯得氣韻生動,活靈活現。尾部的翎毛排得整整齊齊的,越往上越大,像孔雀開屏,又像花兒綻放,美不勝收。墨線頭綴著一顆綠珠子,給暗紅色的墨斗帶來一抹清新的色彩。這件墨斗雕工精湛,木質細膩,制作規整,線條流暢,包漿瑩潤,保存較好,時代特征鮮明,至今還可使用,頗為難得。
還有一件是雙虎紋銅墨斗,制作于清中期,材質為黃銅,長14.5厘米,寬5.5厘米,高5厘米,器形古樸,有黑色包漿。此墨斗設計得很精巧,線輪槽外壁各雕一只萌虎,造型簡約,栩栩如生。兩只萌虎大張著嘴,目視前方,拉著罐狀的墨倉,撒開四蹄肆意奔跑。中間的線輪高于線輪槽兩壁雕刻的萌虎,搖柄把上刻有兩道弦紋。翻轉墨斗,可見“康熙六年”4字陽文楷體款識。這件雙虎紋墨斗做工精巧,雕刻嫻熟,包漿自然,品相完美,由于年代久遠生有銅銹,但并沒有掩蓋其光芒,反而為其增添了一絲歲月滄桑的厚重感,讓人愛不釋手。
兩件墨斗在制作時費工又費時,但對于工作枯燥忙碌的木匠來說,有一件心儀的墨斗相伴也是一種慰藉。我們今天觀賞之,亦能感受到古代匠人的獨具匠心和精工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