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保定晚報作者:時間:2025-04-12 09:28
?雨林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唐代大詩人杜甫筆下的《麗人行》描繪的正是古代婦女節即上巳節女性相約水邊洗浴的場景。
上巳節在漢代之前就有,原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節。魏晉后將該節日定在三月初三,故上巳節又名“三月三”。上巳節的主題是祓禊,即手執蘭草到水濱洗濯身體,后來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春游等。自先秦開始,每逢上巳節,青年男女便到水邊約會,獻花定情。民間的上巳節,未婚女子向媒神求婚姻美滿,婦女則祈孕得子。因此上巳節也可看成古代的“婦女節”,已婚未婚均可參與。這種熱鬧的節日場景不僅出現在詩人的筆下,也被古代藝人印刻在瓷器之上。
這是一件清代乾隆時期的粉彩開光仕女人物象耳尊。該尊高37厘米,腹徑30厘米,海棠口,扁腹,圈足,左右側各置寶象銜環耳,象首為圓雕,造型具有簡練的裝飾性,彎彎的象鼻緊貼在瓷器上,形成漂亮的雙耳,取“太平有象”的吉祥寓意,又有祥瑞平安之意。尊今作樽,原是商周時代中國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后逐漸演變為禮器。到了明清時代,尊器多為裝飾之用。
此象耳尊上遍布祥云紅蝙蝠,尊口與圈足上分別裝飾有西番蓮紋飾,更顯得瑰麗多彩。其中一幅仕女圖,波光粼粼的水面之上,三位美麗的古代仕女撐著一條瘦船,或坐或站,有手執畫筆的,似乎正在眺望遠方;有捧著花盆的,仿佛在贊嘆春光明媚。仕女的周圍飾以波浪為烘托,給人一種煙雨蒙蒙、亦真亦幻的感覺。遠方乘鶴飛行的仙者更加增添了畫作中的仙境氣氛,給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