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作者:時間:2025-09-11 08:30
保定日報訊(記者周亞梅 金麗 王大路)“只要降雨累積達到100毫米或者小時強度30毫米,這里的聲光報警器就會自動報警,通知附近群眾準備轉移;如果降雨累積達到150毫米或者小時強度達到50毫米,聲光報警器會再次報警,通知群眾立即轉移。今年以來該村已組織2次應急避險演練。”9月1日,在保定市淶源縣白石山鎮白石口村豐糧溝地質災害監測站,該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修復股股長徐志偉說。
徐志偉介紹,由于今年主汛期延長至9月15日,目前淶源縣依然嚴陣以待,按照“以人為本、群測群防、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防治方針,認真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安全度汛。
淶源縣目前共有140處地質災害隱患點。2024年,保定市對其中包括豐糧溝在內的45個地質災害隱患點,投資安裝了雨量器、GNSS基站、泥位計、傾角加速計、裂縫位移計、聲光報警器和視頻監控等監控監測設備,使其可通過河北省地質災害一體化監測預警平臺實時傳輸數據并發布預警信息,科技助力護佑汛期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該縣深入貫徹落實《河北省防汛避險人員轉移條例》,結合《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狠抓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依據排查成果,頒布《淶源縣2025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及《地質災害汛期應急預案》;制作《地質災害隱患點臺賬》及《地質災害應急避險人員轉移清單》,詳細掌握全縣境內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隱患發展情況、受威脅對象的具體情況及特殊人群詳細情況,為應急避險轉移提供扎實的數據支撐。縣政府與各鄉鎮政府簽訂《2024年汛期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工作責任書》15份,制作并下發“兩卡一表”646份,更換補充地質災害警示牌及指示牌216塊。各防指成員單位、各鄉鎮、村分別組建應急搶險隊伍,儲備搶險救災物資,確保搶險隊伍“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
據悉,早在5月底前,該縣16個鄉鎮、102個山洪災害隱患村、有受威脅群眾的48個地質災害隱患村等,全部開展了防災避險演練。
發揮群測群防體系效能,自6月1日起,全縣各防指成員單位及鄉鎮、村進入汛期值守值班狀態,認真開展汛中巡查工作。充分運用地質災害預警平臺和氣象預警平臺,通過短信、微信、電話等形式及時準確地將災害預警信息通知到縣鄉村三級責任人,確保災害發生前能夠及時預警、及時組織轉移避讓,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此外,該縣認真謀劃實施地質災害治理項目,根治地質災害隱患。2012年以來,該縣申報省級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項目,已治理地質災害隱患點53處,其中25處經驗收、核銷程序,地質災害隱患已核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