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保定晚報作者:時間:2025-09-06 08:21
□吳霞
這個夏天,青島海洋研學主題郵局里孩子們踮腳觸摸海底生物模型,保定“D19街區”籃球館內青少年揮汗吶喊,長沙由舊油脂廠改造的潮玩空間中年輕人與藝術裝置合影……一批曾被遺忘的老郵局、舊廠房,正以全新姿態變身為消費新地標,用巧思點燃消費新引擎。
老建筑的變身,是與時間的一場溫柔對話。青島郵局將二十四節氣印上墻壁,成都熊貓郵局用AI定制冰箱貼連接傳統與科技,“郵政綠”不再只是郵寄窗口,更成為折疊時空的文化容器。保定舊廠房褪去工業外衣,以電競館、潮玩店、露天劇場等形式重生,工業記憶與年輕活力碰撞出嶄新火花。這些改造將歷史底蘊與年輕化、體驗感精準調配,熬出“叫好又叫座”的消費新湯。
“潮變”背后,是城市經濟的深層邏輯。數據顯示,改造后的商業項目平均帶動消費增長超50%,這是消費升級與城市更新的雙向奔赴。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他們追求的是體驗感,“有故事的空間”比“有招牌的店鋪”更具吸引力。無論是聯名文創、青年意見征集,還是藝術家駐留計劃,都表明真正的消費新場景需以文化IP鑄魂,以精準調研量體,以創新體驗賦能。這不僅讓老建筑“活”過來,更帶動營業額增長、服務崗位增加、文創產業鏈延伸,為城市經濟持續注入新動能。
城市更新要以繡花功夫挖掘當地文化,以破圈思維鏈接多元業態。當老空間的“物理外殼”裝上消費新場景的“靈魂芯片”,當歷史與當下在同一空間共振,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消費活力,更是一種發展的辯證法:最好的傳承是讓傳統在創新中延續,最旺的消費是讓城市在更新中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