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作者:時間:2025-08-12 08:37
□市委辦公室聯合調研組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對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形勢新任務,農村黨組織如何發揮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帶領群眾實現共同富裕?如何更好地統籌一家一戶的農業小生產與更高水平社會化服務的關系?如何統籌保障糧食安全與農民期盼從土地獲取更高收入的關系?如何統籌農村老齡化加劇、種田農民減少與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關系?定興縣按照市委部署,積極改革創新,在前期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1.0版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為合作社2.0版,探索推進黨支部領辦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農服社”),走出一條“以黨支部領辦為首要前提、以共享服務為主要特點、以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為重要抓手、以推動鄉村振興為最終目標”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新路徑,書寫了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層答卷。
“黨支部領辦農服社”成為定興縣破解農業生產結構性矛盾、保障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定興縣地處京南雄北,接壤雄安新區,轄11鎮鄉,總人口60萬人。耕地面積64.39萬畝,基本農田57.7432萬畝,是北京、雄安的重要農產品供應基地。定興是傳統的農業大縣,2024年糧食面積102.69萬畝,單產439.6公斤/畝,總產45.15萬噸。近年來,面對年輕勞動力外流導致耕地撂荒風險加劇、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脫節等困境,“黨支部領辦農服社”成為定興縣破解農業生產結構性矛盾、保障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自2024年7月以來,定興縣積極推進黨支部領辦農服社工作。由農村黨支部引領,依法依規成立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農民出資1元入社,農服社聘請農業職業經理人,為入社農戶提供耕、種、管、收等全方位農資、農機、農事等農業服務,同時合理分配農戶、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服社、村集體等各方收益,屬于提供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合作性服務組織。與1.0版相比,2.0版最鮮明的特點是不改變農民對土地的經營權,既滿足農民對種地的需求,又解決農業服務的困境。目前共63個村建立農服社,入社土地超3.1萬畝,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廣泛認可。
在總體把握上,堅持“一引領三不變”:堅持黨支部領辦,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堅持土地承包權、經營權不變化,堅持尊重農民意愿不強迫。
通過黨支部領辦農服社,可有效實現“破四難、創四利”:一是破解組織碎片化、服務難整合的難題,提升村黨支部凝聚力。村黨支部牽頭領辦,對入社土地成方連片開展適度規模經營,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組織功能充分顯現,把群眾團結到黨的旗幟下來。二是破解新技術推廣慢、小農用不起的難題,推動農業新技術更加接地氣。農服社將分散小農整合成服務規模體,通過支部搭臺,將衛星數據、智能農機等“高大上”技術轉化為小農用得起的生產力。三是破解勞動力流失、威脅糧食安全的難題,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尊重農民種地意愿,農服社不改變土地承包權、經營權,給農戶“打工”,保障了糧食安全,又釋放勞動力投身城鄉融合,實現“離鄉不荒田、務工增收兩不誤”。四是破解種糧效益低挫傷積極性的難題,實現村集體增收村民受益雙勝利。農戶1元出資入社,農服社對入社農戶提供全面周到的耕種管收服務,根據投入產出的最終收益進行分配,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實現“一元錢激活萬畝田”。
在工作推進中,重點是圍繞“六個問題”進行改革創新。
農服社怎么建?
五步法搭好臺——通過醞釀籌建、協議入社、選舉表決、注冊登記、上級審核五步走,依法依規組建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
一是醞釀籌建。村黨支部書記牽頭,成立由兩委干部和部分黨員、村民代表組成的籌備小組,負責選定目標地塊,并對地塊涉及群眾進行動員。例如,姚村鎮辛木村黨支部僅用7小時動員15戶村民將共計103.5畝土地加入農服社,創造“辛木速度”。二是一元入社。作為黨支部領辦農服社的關鍵創新,農戶僅需出資一元簽訂入社協議并領取社員證,即可零負擔享受專業化服務, 最大限度降低農戶參與門檻,充分激發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的積極性。三是選舉表決。召開成員大會,全體社員參加,表決通過《合作社章程》,選舉產生理事長和理事,并選舉產生監事長和監事,實現多元多維監督。四是注冊登記。由村黨支部向縣行政審批局提交申請材料,一表申請、一照一碼,正式注冊成立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五是審核備案。在注冊登記完成后,向縣級專班提交驗收申請,縣委組織部牽頭,縣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服務中心參加,通過實地走訪、查閱資料等方式進行審核驗收。
農服社有什么用?
你點單,我“跑辦”——為社員提供多環節托管、單環節托管或套餐式等多元托管模式,強化全方位全周期服務
定興縣因地制宜,在全縣63個農服社中,多環節托管形式的27個,占比42.9%,共服務土地1.27萬畝;單環節托管形式的39個,占比61.9%,共服務土地1.85萬畝(其中固城鎮久安莊村、東落堡鎮南大位村、柳卓鄉中連村均有2種托管經營模式)。一是多環節托管服務——“離鄉不丟田”。農戶將土地全程委托農服社管理,例如姚村鎮農服社聘請農業職業經理人負責農事作業,并與理事會共同協商確定農資、農機服務主體,合作科技企業北京愛科農提供全過程種植方案等服務,收獲后按約定分成收益。二是單環節托管服務——“關鍵環節托底”。該縣東落堡鎮南大位村農戶自主承擔日常管理,僅將技術門檻高、設備依賴強的環節外包給農服社,解決關鍵農時勞動力短缺、機械化服務需求高的問題,典型服務包括飛防植保等。三是套餐式服務——“農事模塊化組合”。農服社將農業生產流程拆分為標準化模塊,形成固定環節組合套餐,例如三夏包(收割+秸稈處理+玉米貼茬播)、植保包(飛防+墑情監測+災害預警)等套餐。
農服社怎么運營?
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一手抓好分錢明白賬,一手抓好兜底雙保險,有效聯結農服社、農戶、農業職業經理人、村集體四方利益
一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在全托管服務模式的農服社中,合理劃定村集體、農戶和農業職業經理人的收益分配尤為關鍵。比如,姚村鎮西李家莊村的農戶將土地托管給農服社后,由農業職業經理人統一經營,并按照糧食產量收取5%的生產管理費。扣除生產管理費和合作社成本后,所得純利潤的10%作為合作社收益(其中40%作為村集體收益,60%作為公積金和公益金),90%為社員收益。
二是推行集采式服務降本增收。農服社通過集體采購種子、化肥等農資和組織大規模農機作業等,顯著降低生產成本。比如,該縣姚村鎮儀封村實現11項農事成本降低,每畝減少費用約350元。同時,農服社實行科學化種田,在小麥種子、小麥飛防、玉米追肥、玉米存儲、商業保險、科技服務等方面適當增加支出,以保障產量、增加收益。農服社綜合畝均成本降低216.75元,降幅高達19.6%。
三是實施“政策+商業”雙保險機制兜底保收益。為確保農服社穩健運營和農戶收益,該縣實施“政策性保險+商業性補充保險”的雙重保障模式。以該縣姚村鎮儀封村為例,支付夏秋兩季政策險(完全成本險)14.3元/畝,保額1750元/畝;支付兩季商業險(人保種植補充險)24.75元/畝,保額650元/畝,全年每畝地保險兜底2400元,最大限度保障農戶和合作社收益。
農服社靠什么強?
衛星手機當農具——著力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堅持科技賦能農業生產全環節,推動農業生產向現代化邁進
一是打造智慧高標準農田,夯實硬件基礎。定興縣大力推進3.0智慧版高標準農田建設,為農服社順利推行奠定堅實基礎。以姚村鎮辛木村為例,該村建成1900畝3.0智慧版高標準農田,實現“一平兩通三提升”(完成地塊平整,農田通水通電,有效提升地力、產量和效益)。
二是實施精細化科學化種管,提高生產質量。農服社圍繞“數據驅動替代經驗判斷、智能裝備替代人力勞作”工作思路,不斷提升種植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水平。比如楊村鎮姚家莊村通過無人機搭載多光譜傳感器識別病蟲害早期征兆,結合AI算法生成變量施藥處方圖,在玉米抽雄期采用“一噴多促”飛防(混合葉面肥、殺蟲殺菌劑),8臺無人機2小時完成1200畝作業,農藥用量減少30%。
三是引進培育新農人,強化智力支撐。定興縣深入貫徹落實市委關于培育大學生農業職業經理人工作部署,大力培育現代農業人才隊伍。2024年,成功引進市級農業科技特派員66名、大學生農業職業經理人27名,并在縣級層面選拔農業職業經理人362名,為農服社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人才保障。比如,姚村鎮辛木村00后新農人鄭六江追“新”逐“智”,利用物聯網蟲情信息采集器、土壤墑情監測器等高科技設備,為農田提供種植管理的最優方案,有效提高農田效益:節水高達40%,肥料利用率提升20%,每畝成本降低近200元。
農服社有風險嗎?
模式靈活,風險較低——村黨支部牽頭領辦,創新制度設計,有效降低了運營風險
農服社作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載體,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存在一定風險,但風險系數低。一是農服社對村情要求相對較高,適用于黨支部組織能力強、威信高,村情穩定、村民團結的村。二是利益分配方式靈活多樣,農服社、農戶、農業職業經理人、村集體四方利益聯結穩固,風險系數低。三是農服社運行至今剛滿一年,服務土地以大田作物為主,成本投入能否支撐農服社的平穩運行尚未得到驗證,存在一定風險。
農服社誰監督?
四雙眼睛盯著干——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確保農服社運行穩健可持續
在運行過程中,農服社通過構建“四位一體”監管機制,確保各方收益公開透明、監管有力。一是社員民主監管。在社員中推選3名監督員,全程監管農服社生產經營各環節。成立社員微信群,農事作業的各個環節和服務價格通過微信群實時向社員公開。二是農業職業經理人質量管控。農業職業經理人為實現承諾產量,對農服社采購的農資質量、第三方社會服務企業“耕種防收”服務質量和用工作業質量進行監管。三是技術合作監管。與農業技術企業開展合作,比如北京愛科農監管農服社農資采購質量及價格和農業職業經理人農事作業質量。四是財務三重審計。聘請第三方會計公司代理記賬。接受鎮級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監管。接受縣農業農村局農審站會計指導和財務審計。
農業的社會化服務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有力抓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定興縣黨支部領辦農服社的做法為推進農業的社會化服務提供了有益啟示和思考
啟示一:黨支部領辦農服社是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適度規模經營的有效載體。農服社的組建運行需要有強有力的村黨支部和較為穩定的村情,能夠將村黨支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農服社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對于強烈種地意愿和有種地意愿又無種地能力的農民,農服社來為其“打工”,緩解“誰來種地”的困境。同時,通過專業化分工和市場化運作,讓小農戶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情況下,享受良種良法等現代生產要素服務,分享現代農業發展的紅利。南大位村黨支部書記鄭林亭表示:“土地社是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一種途徑,我們叫它1.0版,農服社是升級版2.0版。農服社敞開大門搞服務,不管是托管戶還是自種戶,1塊錢就能享受現代化農業服務,而且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合作社有更強的生命力和持續性,我們打算逐步將土地社土地有序轉入農服社。”
啟示二:黨支部領辦農服社的發展方向是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賦能現代農業。農服社以“1元入社”打破技術應用壁壘,通過黨支部整合需求形成規模效應,使衛星遙感、智能灌溉等前沿技術覆蓋小農戶。用好對接大學生農業職業經理人計劃、加強與中國農大和河北農大等科研院校合作等抓手,從本土能人、返鄉青年等群體中培育理念新、懂技術的新農人,激活本土創新力量。
啟示三:黨支部領辦農服社要把穩大田種植底盤,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各縣(市、區)要站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積極推進農服社,注重推動規模化、機械化、科學化種植,保障糧食種植面積,減少小農戶棄種和大戶改種其他作物風險,避免耕地“非糧化”。
啟示四:農業的社會化服務要注重走專業化、品牌化、規模化之路。農業的社會化服務主體多元,黨支部領辦的農服社屬于合作性服務組織,目前我市存在專業化程度不高、小圈子意識較強等問題。因此,在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過程中,要加強與專業服務公司、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整合組團現有農服社,積極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龍頭企業,通過給市場、給訂單,金融支持等重點扶植有潛力的農業服務企業,打響保定農業社會化服務品牌。
(撰稿人:孫杰超 鄭毅 趙錚 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