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作者:時間:2025-08-21 08:23
保定日報訊(通訊員賈晨陽 隗思敏)“以前在外打零工,收入不穩還顧不上家;如今在村物業公司上班,一天8小時,下班還能干農活,日子踏實多了!”8月15日,在保定市淶水縣石亭鎮東龍泉村,村民郭廷根穿著嶄新的工裝,精神飽滿地走向中電科園區崗位。
這份“穩穩的幸福”,源于該村黨支部創建村集體物業公司的創新實踐——以“紅色引擎”驅動服務產業,既讓村民端牢“飯碗”,更壯大集體經濟,蹚出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徑。
曾幾何時,東龍泉村面臨集體產業空白、村民增收乏力的困境。“村集體沒產業,說話沒底氣;村民沒活干,致富沒門路。”村黨支部書記郭海東坦言。面對年輕人外流、留守村民依賴薄田、村集體經濟常年“空殼”的窘境,村黨支部多次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集思廣益,外出學習取經,最終依托緊鄰中電科等大型企業的區位優勢,以黨支部領辦為抓手,成立村集體控股的物業公司,變地理優勢為發展動能。
2023年,東龍泉村黨支部成立村集體全資的“淶水縣振騰物業有限公司”,由村黨支部書記擔任企業負責人,新成立的物業公司精準對接市場需求。“中電科園區占地廣,周邊淶水經濟開發區商戶集中,日常保潔、綠化維護需求量大。我們憑借‘村辦企業信譽好、村民干活實誠’的優勢,成功簽訂服務合同。”郭海東介紹。公司優先吸納本村留守勞動力,經培訓后上崗,目前已穩定解決20名村民就業,人均月收入超3000元。扣除成本后,公司每年為村集體帶來穩定收益20余萬元。
據了解,石亭鎮黨委、政府堅持黨建賦能,通過“黨支部+”發展模式,創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28家,依托重大項目輻射效應,盤活本土資源,持續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