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保定日報作者:時間:2025-07-09 08:29
□保定日報記者 孟 麗 通訊員 陳 曼
易縣一家客運有限公司近日通過市行政審批局幫辦服務,完成一項跨越京保的異地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確保正常生產經營。這也成為市行政審批局聚焦企業跨區域經營和異地辦事需求,在信用修復工作中推行幫辦代辦便民服務的生動縮影。
2024年以來,國務院把“信用修復”一件事列入第一批“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為提高全市企業誠信度和市場競爭力,市行政審批局創新推出“主動告知+到期即辦+跨域聯辦+全程代辦”管家式信用修復服務機制,從材料生成、聯系部門、上傳資料到跟蹤回訪全程幫辦代辦,實現企業不見面、零跑腿、省心修,破解高頻失信企業信用修復難題,以信用修復“小切口”撬動增值服務“大提升”。
主動告知,提供“全天候”信用修復全線咨詢。設立信用修復專員,根據“信用中國”網站信用修復要求,精準梳理我市高頻失信企業所有行政處罰信息,下載企業信用修復所需材料,主動聯系失信企業,及時建立微信或電話溝通渠道,告知企業公示期限及申請失信修復的政策和途徑,為滿足信用修復條件的企業主動提供提醒與告知服務,確保“處罰即告知”。
到期即辦,推行“管家式”信用修復在線提醒。建立《失信企業行政處罰信息臺賬》,明確行政處罰決定書文號、處罰決定日期、處罰機關等信息,積極對接滿足信用修復條件的待修復企業,提前一周指導幫助企業準備好信用修復所需資料,公示期滿后立即上傳至“信用中國”平臺,做到“期滿即修復”。
跨域聯辦,構建“跨部門”信用修復協同體系。積極探索跨區域信用修復“互辦通辦”協作機制,與企業處罰地陸續建立信用修復跨區域聯動機制,明確由處罰地信用工作牽頭部門溝通執法部門,核實企業履行處罰情況,并出具準予修復資料,回傳至信息修復專員手中,降低信用修復成本,提高信用修復效率。
全程代辦,開發“一類事”信用修復服務指引。堅持線上與線下同步,為企業提供“一對一”信用修復指導服務,建立工作臺賬,對企業信用修復信息進行實時動態調整,形成常態化信用修復管理機制。對于繳款憑證丟失的問題,按區域分類梳理,幫助企業聯系各行政處罰部門獲取繳款憑證,完成信用修復。同時,通過實地走訪,加強政策宣講,挖掘企業其他困難和訴求,全面串聯事前“入市+告知”、事中“合規+培訓”“體檢+預警”、事后“修復+幫扶”服務主線,力爭通過解決“一個訴求”帶動解決“一類問題”,提升精準化、個性化服務水平。
“信用修復高效辦成一件事”開展以來,全市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常態化開展公益性信用修復培訓264期,先后有900余家企業參加培訓;累計完成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2410條、經營異常名錄信用修復184條、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信用修復1條;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共發送信用修復短信提醒717條,對697家企業進行信用修復提醒。
■短評
信用修復“小切口” 做優營商環境“大文章”
保定市行政審批局創新推出的信用修復“管家服務”,破解企業跨域修復難題,生動詮釋了政務服務從被動審批向主動服務的轉型升級。這種將信用修復窗口前移的做法,不僅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通過跨域協同、數據跑腿實現了政企雙贏。
從900余家企業參與培訓,到2400余條信用修復完成,數據背后是政府部門角色定位的深刻轉變——既當“監督員”,更做“服務員”。當前各地都在探索優化營商環境新路徑,保定市行政審批局信用修復機制啟示我們,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關鍵要在精準感知企業需求的基礎上,用機制創新打破地域壁壘、部門藩籬,讓政策紅利真正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